走近安徽明光扶贫一线见闻

发布日期:2018-07-03 09:00 作者:文今  来源:中国石油作家协会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2018年的盛夏,我来到安徽滁州的明光市。因为,这里有一位曾参加过大庆《岁月》文学论坛“咏梅咏雪”征文活动的第一名获奖者——冯德斌在这里。

当他得知我正在来安徽旅游的途中,微信上发出了邀请并说有个机会,可以与他们一块去参加明光市扶贫办的一次活动。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到他当年的那篇文章中所写的家乡去。去看望那里的扶贫对象,看望乡亲们。要把政府和爱心人士们对扶贫对象的一份温暖送到田头,送到院落,送到家中,送到心坎上。

驱车一个多小时之后,到了陶桥村村民余朝花家里。我见余朝花的时候,她正在灶台上煮着准备包粽子的粽叶。嘴里不停的叨咕着,你看这要过节了,人家市里的这些好心人又来看我了。说着的同时,她还不时的擦一把眼睛里的泪水。在她身旁帮着忙乎的一位村干部在劝说着,不要再掉眼泪了,这日子不是已经一天天好起来了嘛。我一听这位说话的口音,确认她肯定是我们东北人哪,咋就觉着那么亲切呢。

我借了解余朝花的情况,同她攀谈起来。得知她叫郭学劲,在村里担任卫计专干,属于村干部。我玩笑说怎么是男人的名字,她说原名郭学晶,被这里的人叫着叫着,就成了郭学劲了。

她介绍说余朝花已经五十三岁了,丈夫在四年前因为肝病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也留下了十几万的外债。村里根据她家的具体情况,决定向上级部门申请,给余朝花定为扶贫重点对象。在日常里帮她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落实市里关于扶贫对象的相关政策,使她尽快地走出生活的困境。如今已经还上了大部分外债,余下的少部分都是亲属们家里的。这些淳朴的乡邻亲戚都说,不要她还了。可是要强的余朝花说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亲戚帮了自己,恩情不能忘,债务更不能不还。

她今天掉的眼泪那是感激的眼泪,是高兴的眼泪。因为现在她家的大门上,已经有了那块“光荣脱贫”的牌子。这也是对她积极的劳动及生活的一份肯定和鼓励。听到郭学劲这样介绍着她,有着高高个头的余朝花腼腆起来,端起粽叶走出厨房,到桌旁同大家一块包起粽子来。

郭学劲是在二十几年前,从家乡吉林省长春嫁到这里来的。我玩笑说,不会是被拐卖到这里的吧。她认真地回答我说是在老家打工的时候,认识了那个他。两个人的婚姻是水到渠成缘分所至。但因为他是安徽小伙家在远方,家里不是十分同意他们的婚事。可郭学劲就是看好了他,随后义无反顾地就跟着人家,来到这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了。她说如今已经习惯了这里,甚至口音都有所改变了。我说,乡音是难改的。不然,我怎么一听就知道咱是老乡呢?我悄悄问她想家吗?她沉吟了一小会儿回答我说,每年都会回娘家一趟,去看望父母。我笑着说是安徽小伙拐走了我们这位漂亮的东北姑娘,她也笑着说自己真的是喜欢人家,是心甘情愿的。我们在相互加微信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微信名字叫岁月静好,她在这里是快乐的、幸福的、开心的……

当我们要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在一个流动商贩的手里给我买了一只烤鸭,说让我在回家的路上吃。我觉得虽然我们是东北老乡,可终归是初次见面,哪能收她的东西呢?见我拒绝,她说是老乡的一点心意。看着她真诚地望着我,听着那一句老乡,的确让我心动。

可当车子要开的时候,她趴在窗子上再次喊着老乡,再见。我潸然落泪了,在距离家乡几千里的地方,与她相遇也不能不说是一份缘分,我心里明白,至此以后,我对这里多了一份牵挂,就是来自她——郭学劲。

在一片瓜蒌种植园里,我认识了农场主人阚乃武,他说自己已经五十几岁了,可看他腰杆溜直玉树临风的模样,真的不大像年过半百的人。我想验证自己的推测,试着问他你是不是当过兵啊?他回答当过五年兵,军人的气质和举止,依然在他身上显现着。

他说复员后被分配到国营企业里,在明光市的砖瓦厂工作。可后来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砖瓦厂没有了,他也就下岗失业了。后来他同一位黑龙江的战友,合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在他们两个的打拼下,物流做得的风生水起。正当事业蒸蒸日上前景看好的时候,乡下传来消息。说年迈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好,需要回去照顾。但是,父母又不适应城里的生活。他知道自古以来就是忠孝难以两全,就忍痛放弃了自己打拼下的企业,选择了落叶归根回乡下照顾父母。心中有志的他不甘于在乡下无所事事,决定走出去考察,选择适合在家乡发展的项目,来做再次创业的项目。他花掉了近万元的路费,也走出了近万里的路程。几经考察看好了“瓜蒌”种植,回来马上付诸于行动,开始筹措资金,准备筹备建家庭农场种植这“瓜蒌”。家中的父母和自己的子女都持有不同意见,一是他年纪已经五十大多,身体状况也并非像年轻人那样好;二呢,并不看好这一项目,认为没有种植经验风险太大;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并非了解.为他担忧这个项目上马后,是否会有理想的经济效益。儿女们承诺一定会对他孝顺,让他安心地在家里养老颐养天年。

他说自己是一名军人出身,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年纪并非七老八十,内心还有着一身不服输的劲头和一副似铮铮铁骨的身板。绝不会不甘心在家,当一个悠哉游哉的无业游民。尤其看到家乡还没有完全脱贫走出困苦,骨子里的那份责任感责任心油然而生。决定家庭农场一定要在预期内上马,并承诺农场用工,先用家乡的村民,要责无旁贷地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如今他种植瓜蒌的土地面积已有二百多亩,农场工人近二十人,都是本村的乡亲,多数都是走不出村子离不开家乡的中年妇女。每月定期发工资不拖不欠更不打白条。让这些走不出家门、不能到外面打工挣钱的人,在自己的家门口也有了一份工作。这样一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在生活上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种植瓜蒌是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大面积的种植需要技术保障之外,还要有关于应对生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他说不单有心理准备,在应对措施上都是打了提前量,防患于未然。如排涝、抗旱这两方面,就需要在种植地面和地势上作出了相应地技术性处理,利于排水和浇灌。旱涝二者相关的问题不会产生矛盾更不会带来后果,会迎刃而解处理得当。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借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另外市场需求方面早就做好了调查,并与经销商制定好了供销合同,解决了后顾之忧。

农场的投资是巨大的,可见他的胆识也是超人的。眼前不再是初见规模的框架,而是瓜蒌秧已经攀爬在架子上,也在象征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我真心地祝愿他这位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的好心人事业成功。并且与他相约三年后,我一定会再来这里,分享他成功的那一天。



    分享到:
主办: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日博365网站网站地图
电话:0550-8021202电子邮件:mgszf@126.com皖ICP备10002527号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202000145号网站标识码:34118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