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是为帮扶干部量身定制的多功能服,更是贫困户的福利套餐,是非贫困户的大礼包——题记
“帮扶干部能坐下来,听我们拉家常,我觉得比给钱给物都强。”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汉塘村贫困户唐杨三竖起大拇指,对该市推行脱贫攻坚干部“1+N”驻户工作机制赞不绝口。以前,帮扶干部上门送钱送物,填个表,屁股不沾板凳就走了。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为了改变帮扶干部这种蜻蜓点水不实作风和潜水式帮扶现象,明光市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为帮扶干部量身定制了“1+N”“多功能服”。
即:即责任主体“1+N”。各帮扶责任单位明确1名主要领导在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重点指导和管理好本单位N个帮扶责任人做好帮扶包保工作;帮扶对象“1+N”。各帮扶责任人除对所帮扶包保的某1位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外,还要做好该贫困户四邻及所在村民组N个一般农户的扶贫政策宣传、意见建议收集及合理诉求解决等工作;工作时段“1+N”。各帮扶责任人对所帮扶包保的每个未脱贫户每月驻户帮扶不少于1个时段,该时段原则上不少于半天(已脱贫户每两月至少驻户帮扶不少于1个时段,该时段原则上不少于半天),此外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贫困户家庭实际需求,在每月N个不固定时段上门开展帮扶工作;脱贫措施“1+N”,各帮扶责任人要根据帮扶包保的贫困户家庭主要致贫原因制定1项主要脱贫措施,并重点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与贫困户共同会商,了解贫困户脱贫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N项脱贫措施。
“‘1+N’让帮扶干部沉下心来,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明光市财政局李仁标说,“在与贫困户‘攀缘、结亲’,帮贫困户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同时也让非贫困户的一般群众理解支持政府的扶贫工作。”
“以前,我总是和贫困户彭德峰攀比,认为他家和我差不多,为什么他能被评上贫困户,我怎么就没有被评为贫困户?”说到这些,家住古沛镇楼张村周庄组詹少义有些激动。此前,一直让詹少义不明白的是:他和彭德峰家都是4口人,夫妻两带两个孩子。而且他们夫妻两都6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而彭德峰呢,虽说身体不好,可他才40来岁。“现在,通过村干部彭登江、镇干部薛飞,还有市里干部来宣讲的‘1+N’,使我明白他家为什么被评为贫困户了。”詹少义说:“同时,也让我明白,我虽然不是贫困户,其实我也是扶贫政策的受益者。像政府在给贫困户接通自来水、修建道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农田改造等扶贫项目,我也跟着受了益,只是在这之前没有这么想过。”
“1+N”是为帮扶干部量身定制的多功能服,更是贫困户的福利套餐,是非贫困户的大礼包。
对于自来桥镇尖山村残疾人楚厚伟来说,脱贫措施“1+N”有着另一番体会。楚厚伟清楚记得:2006年农历九月初七,他旋了一早晨的地,将旋耕机停在院外,拉起升降杆修理耙齿。正在厨房做早饭的妻子王学峰听得外边一声惨叫,她丢下手里的炊具,跑到院外:只见旋耕机的升降杆滑落下来,千斤旋耕耙砸在楚厚伟腰上!在南京治疗了两个多月,欠下七万多外债。命虽然保住了,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终日与轮椅为伴。原先那个活泼开朗,性格豪爽的楚厚伟不见了。他整日苦闷忧伤、自暴自弃,多次欲自杀,均被妻子发现并制止。2008年,他看到电视上有人养鸽致富,他想,自己虽双腿不能站立,但还有双手。认为养鸽子比较适合自己。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没想到妻子很支持他。借了7000多块钱买了200只落地王肉鸽进行饲养。由于技术不熟、市场不通,加之后来的禽流感,几年拼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本。楚厚伟对人生再次沉默。2014年,就在楚厚伟再次遭受挫折时,镇村扶贫干部来到了他的门上,将他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确定专人帮扶。镇里帮扶干部傅家海、朱泽兴给他送来了《养鸽新技术》、《农村庭院立体经营致富诀窍》、《孔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哈佛家训》、《品读名人——学会选择与放弃》等书籍,再次燃起楚厚伟对生活的希望。在镇村帮扶人员的悉心帮扶下,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肉鸽养殖技术、还打开了市场局面,使他的养鸽事业逐年稳步发展。同时,他与妻子又利用门前林下空地和水面,饲养了200只鹅、500只鸭、300只鸡、两头母猪,种植了2亩茭白、3亩板栗以及30亩地的花生、西瓜、山芋、甜叶菊、绿豆等。2017年,他家出售肉鸽6000多只,加上其他收入,不仅还清了70000多元的外债,还有了50000多元的纯收入,从而实现光荣脱贫。
现在,楚厚伟正在新建200多平方米鸽舍,计划扩大养鸽规模,实行机械化喂养种鸽6400对。市里给他送去了40万元养鸽基地扶贫项目资金。将帮助带动刘文河、董泽全、张立军、段红军等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并助推养鸽产业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楚厚伟深情地说,没有党的扶贫政策,就没有我楚厚伟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过巡查和暗访,‘1+N’使帮扶干部真正沉了下去,群众的满意度升了上来。干部虽然苦点累点,但都化作了幸福写在了群众的脸上。”明光市作风办李家顺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