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明光动态 > 媒体看明光

【滁州日报】“银杏第一乡”的新标杆

发布日期:2018-06-11 09:21来源: 滁州日报作者:张 杰 刘培宏 张梅玲审核人: 阅读次数: 背景颜色:

来到明光市泊岗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放眼望去,无论在田野里、村落上、道路边、河堤旁,银杏树成片成行、郁郁葱葱。5月下旬,记者在这里采访,所到之处无不闪动着忙碌的身影。

泊岗乡栽植银杏树已有百年历史,1954年泊岗引河工程竣工,由淮防部门在河埂上栽植了一排近200棵银杏树,现均已长成杆粗叶茂的参天大树。从1989年开始,通过外出考察,先后从江苏泰兴、邳州,山东郯城等地,引进树苗、种子,经过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的试种推广,银杏生产很快在全乡发展起来,栽植面积近万亩,被誉为“安徽银杏第一乡”。如今,在泊岗境内银杏已经成林,在淮河大堤和怀洪新河大堤上,均有数百亩连片的银杏林带,已初步形成银杏生态公园的雏形。

种植银杏的绿化作用十分明显,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泊岗乡已经形成了3个森林功能区:沿淮堤形成了7.3公里的银杏带;以规模种植为特色的成片种植已经达到2500亩,形成了新的集中连片绿化区域;沿淮河圈堤形成了12.3公里的防护林带。3个功能区的建成,除了绿化作用十分明显,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在新淮村三组,记者遇到陈宜关,他在树下边除草边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就把自家的7亩承包田全部栽植了银杏,后来联系其他4户搞股份合作,开始承包30亩土地栽植银杏,以后逐步扩大面积至160亩。通过多年的精心管护、经营,现有定植的大苗银杏3000多棵,小苗3万余棵,年均苗木、采叶、果实收入近30万元,户均年收入8万元。乡党委书记李继峰说,陈宜关的“利民银杏生产合作社”规模最大,能够为全乡发展银杏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生产加工、对外销售等一系列服务。

安全村紧挨新淮村,同样以银杏为主导产业,陈宏喜是安全村老窑3组农民,早年,他在自家房前屋后及菜园地栽植银杏200多棵。后来,陈宏喜看准商机,流转土地15亩栽植银杏小苗,并在小苗行间定植了银杏大苗。近3年来,15亩地小苗采叶收入13万元,销售小苗收入9万元。2013年陈宏喜再次流转土地21.6亩,全部栽植银杏小苗,近3年银杏采叶收入15万元,卖苗收入11万元。除去土地承包费、管理费、采叶人员工资等各种支出,年均纯收入3.5万元。

“在泊岗乡,与陈宏喜同样经历的农民到处都是,他们利用家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银杏,再流转土地扩大经营,所以形成了燎原之势,才有了今天的万亩银杏。”李继峰说到。

记者采访时获悉,近两年来泊岗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深圳一家公司,注册了新的公司入驻泊岗,银杏采叶圃生产银杏叶子,把叶子烘干后用于制药。每亩采叶圃一般可采集鲜叶1500公斤,正常年份鲜叶价格约4元/公斤。截至目前,已流转土地3000亩,成功栽植银杏采叶圃3000亩,而且在3000亩银杏采叶圃之间间植了海棠、樱花、红枫、白蜡等10多个树种,每至春季,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农户每年每亩土地可从公司里领取土地流转资金750元,同时还可以参加银杏采叶圃基地的苗木栽植和田间管理,每天可得80元的劳动报酬。

在新淮村记者看到,沿公路两边一眼望不到头的是成片的银杏树,成行成列地整齐排列,不远处是生产车间。李继峰介绍,这是最新引进的企业,种植银杏树,重点是采摘银杏叶,用于提取其中最有药用价值的黄酮,经济效益远在银杏果之上,通过烘干后还可以制作银杏茶、银杏系列果品等。泊岗乡将依托现有银杏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进一步延伸银杏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银杏产业,把泊岗打造成以银杏为特色产业的集新品种培育、育苗、采叶、采果、绿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小镇。

原标题:“银杏第一乡”的新标杆——明光市泊岗乡延伸银杏产业链见闻

来源:《滁州日报》(2018年6月4日第A02版)

分享到:
主办: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日博365网站网站地图
电话:0550-8021202电子邮件:mgszf@126.com皖ICP备10002527号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202000145号网站标识码:34118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