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美好明光 > 历史人文 > 明光名人

岐阳王李文忠

发布日期:2016-05-13 08:25来源: 市委宣传部审核人:导入阅读次数: 背景颜色:

明光市常称为帝王之乡。帝,当然是指朱元璋;王,则是指明朝陇西王李贞、岐阳王李文忠。李贞、李文忠父子俩是土生土长的明光人。

这里说明一下,以下介绍李文忠的资料全来自于《明史》,这样做是便于读者查对。同时,为叙述的方便,在行文中或从《明史》中概括综述,或直接引用《明史》。因考虑篇幅原因,有时直接引《明史》而未加翻译(下文中加引号部分)。但估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所引内容大体上的意思是可以读懂的。

李文忠,明光市人,岐阳王。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治军严明,临阵奋勇,勇冠诸将之首,所向披靡,战功卓著,位列明朝开国第三功臣,被封为曹国公,追封为岐阳王。为明朝开国六王之一。

李文忠病逝后,朱元璋赐葬南京明孝陵旁,现位于蒋王庙街6号。2003年,岐阳王陵园(即李文忠墓园)同明孝陵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1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古代名将》中专题介绍了李文忠的事迹。李文忠还被有的历史学家列入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元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的风暴汹涌澎湃。这是残暴的元朝统治集团激起的反抗浪潮。据我国著名史学家吴晗《朱元璋传》(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所述,蒙古铁骑叱咤风云,威震宇内;大元帝国,地跨欧亚,何等风光!然而,仅仅过了50年,从元顺帝开始,元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普遍激化,社会经济全面崩溃;民生凋弊,水深火热。元朝末年,农民所承受的赋税徭役极其严重。蒙汉等各族贵族、官僚、地主和寺院又疯狂地兼并土地,追加地租,奴役佃户及其子女,甚至将佃户随田转卖。加以朝政腐败,官吏贪暴和连年不断的风雪水旱之灾,广大汉族农民纷纷破产,流民遍布各地,就连蒙古族的劳动者,也日益贫困,纷纷沦为奴婢。

与不堪忍受的阶级压迫俱来的,是日益深重的残酷的民族压迫。元朝建立后,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划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四等人的政治地位各不相同,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南人最为低下。为了防止和镇压汉人南人造反,元朝政府采取了最为刻毒的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如,元顺帝至元五年四月又重申此令并加令:蒙古色目人打汉人南人,汉人南人只许挨打,不许还手。甚至有蒙古贵族提出杀掉汉族张王刘李赵五大姓的主张。如,以二十家编户为一甲,每甲派一蒙古人作甲主。甲主有充分的权利,可以对百姓任意侦察诬告,任意勒索,百姓稍示不满,即致杀身之祸。尤其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残暴屠杀,动不动就屠城,把一个城里的人民,除去工匠以外的壮丁老弱悉数杀光,剩的少女少男,作为俘虏,叫做驱口,就是奴隶,子子孙孙不能翻身。加上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到处是种种想像不到的血腥的事实。迫使人民群众不断地起来反抗。元至正十一年,终于爆发大规模的红军(即红巾军)起义。红军的节节胜利,更使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元至正十二年二月,定远人郭子兴孙德崖张天佑等人起兵攻占濠州。此时,元朝官府为防寺庙里和尚与红军勾结,下令把寺庙全部烧光,朱元璋所在的皇觉寺一样不能幸免。经反复考虑和占卜,朱元璋迫于形势,还是投奔红军去了。

朱元璋二姐朱佛女嫁于明光市人李贞,李贞对朱家多有扶助,朱佛女对朱元璋感情深厚,“抚弟以慈”。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朱佛女病逝。李贞携十一岁的儿子李文忠在战乱中辗转逃生。过了二年,终于得知朱元璋在滁州后,便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队伍中。“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后因战功,于28岁时被朱元璋赐复姓李)。”从十九岁起,李文忠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1)李文忠骁勇善战青史留名

初试锋芒。据《明史》,李文忠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朱元璋的亲兵,跟着太祖救援池州,打败了天完军,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其实,这只是他“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的一个缩影。

在打败天完军后,李文忠又“别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皆下之。败元院判阿鲁灰于万年街,复败苗军于于潜、昌化。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其众千余,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寻会邓愈、胡大海之师,取建德,以为严州府,守之。”

在这里,“降其众千余”又是他平生纵横驰骋沙场,一仗打下来往往成千上万地俘获敌军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接下来,他面对数万敌军,智勇并用,率兵俘得三万余人。《明史》上是这样记录的:“苗帅杨完者以苗、僚数万水陆奄至。文忠将轻兵破其陆军,取所馘首,浮巨筏上。水军见之亦遁。完者复来犯,与邓愈击却之。进克浦江,禁焚掠,示恩信。义门郑氏避兵山谷,招之还,以兵护之。民大悦。完者死,其部将乞降,抚之,得三万余人。”

此后,他又连打四个胜仗,使敌方从此再也不敢对他镇守的严州有所企图了。《明史》载,李文忠“与胡大海拔诸暨。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逾月,复来攻,又破之大浪滩,乘胜克分水。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进同佥行枢密院事。”此后,李文忠又招降建昌守将、分别击败金华、处州反叛的苗将,“拜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全军事。”

此后吴军(张士诚部)十万猛攻诸全被李文忠大败、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十六万大军前来进攻,又未能攻克。一年后,又派二十万大军前来进攻新城。这次呢?李文忠面对大敌压境,更是一展雄才。

一展雄才。面对二十万大军的进攻,李文忠率朱亮祖等在离新城十里之处扎营。胡德济派人告知李文忠说贼军势头极盛,应当驻扎以待大军。李文忠却说“:用兵在于谋略,而不在于人数众多。”于是下令道:“敌军多而骄,我军少而锐,以锐遇骄,必能克敌制胜。敌军辎重堆积如山,这是上天要使你们富裕起来,你们要努力啊!”

当时有股自东北而来的白气覆盖军队上空,李文忠占卜“必胜”。决定次日早晨与敌军会战,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李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于是命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统率左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军,而自己亲率中军首当其冲。处州援兵这时也已赶到,奋勇搏击。浓雾稍散,李文忠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敌军精锐骑兵将李文忠重重包围。李文忠亲手杀敌甚多,引骑向外猛冲,所向披靡。

大军乘机进攻,城中军队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敌军大溃。李文忠军追击败兵数十里,斩首数万,溪水尽成血色,俘获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收缴兵器、粮草,收数日不尽,(吴军)李伯升仅只自身幸免逃脱。捷报传来,太祖大喜,将李文忠召回,整日设宴慰劳,赏赐御衣名马,然后命其返回军中。

次年秋天,大军伐吴,李文忠受命进攻杭州以牵制敌军。李文忠率朱亮祖等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进攻余杭。获军三万,粮食二十万,被就地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恢复李氏之姓。

神勇北征。在推翻元朝过程中,李文忠率部直捣元朝老巢,屡创元军,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洪武二年( 1369 )春,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副将军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帝。

常遇春死后,李文忠受命代替统率其军,奉诏会合大将军徐达进攻庆阳。一路上,救太原、大同,擒获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大破敌军,擒获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穷追至莽哥仓而返。第二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进兵察罕脑儿、驻军骆驼山、打到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一路凯旋,连降元军大将。

当派人探知元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的情况后,李文忠率军兼程奔往应昌。元嗣君北逃,李文忠俘获其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并派出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国公江文清等,降服三万七千人。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

“献捷京师,帝御奉天门受朝贺。大封功臣,文忠功最,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予世券。”

请注意,这里的“文忠功最”,是与同时出征的明朝第一功臣徐达相比的。

创造神奇。在北征中,还有一件传奇事情。在军中将士缺水的关键时候,李文忠向天祈祷,结果所乘战马跑过之地,泉水涌出,三军都得以解渴。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洪武五年(1372年)秋,又以左副将军的身份由东路北征。元太师蛮子哈剌章率领部众全部渡河,列阵以待。李文忠率军进逼,敌军才稍微退却。到达阿鲁浑河时,敌军逐渐增多。李文忠马中飞箭,他下马之后,手持短器,继续战斗。指挥李荣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李文忠重获战马,更加殊死作战,终于将敌军打败,俘获敌兵数以万计。追奔至称海时,敌军重新聚集。李文忠便收兵据险,杀牛犒劳士兵,将所获马匹释放野外。敌军怀疑有伏,慢慢引军而去。李文忠也率军返回,错过了旧路。到达桑哥儿麻时,缺乏饮水,军中将士十分口渴,于是向天祈祷。所乘战马跑过之地,泉水涌出,三军都得以解渴,于是杀牲以祭上天。然后班师回朝。

其战功也屡创神奇。此后数年,李文忠多次北征,俘获平章陈安礼,斩首真珠驴,擒获太尉不花,斩杀宗王朵朵失里, 击斩鲁王,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然后进军丰州,擒获元朝旧官十二人,马驼牛羊甚多,穷追至百干儿才返。此后,李文忠屡次率军防备边境。


(2)李文忠信诺为人心怀黎民

举例如下:

其一:“进克浦江,禁焚掠,示恩信。义门郑氏避兵山谷,招之还,以兵护之。民大悦。”

其二:“大军伐吴,令攻杭州以牵制之。文忠帅亮祖等克桐庐、新城、富阳,遂攻余杭。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僇之,文忠不可。”

其三:“大军征闽,(李文忠)下令军中收养途中弃儿,被养活者无数。”

其四:“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

其五:“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


(3)李文忠治军帅才治国干臣

史称李文忠治军严明,一是自己率先垂范。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到,在战场上,李文忠常常是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二是严禁淫乱、扰民。《明史》载:李文忠“遂趋杭州,守将潘元明亦降,整军入。元明以女乐迎,麾去之。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三是爱憎分明。他对敌军,可以直赶杀到老巢以远;对孤苦无依的孩童,则“下令军中收养途中弃儿,被养活者无数。”

李文忠行事每每以国家大局为准,不惧生死。如,面对二十万吴军的进攻,“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又如:“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邑,败元游兵,擒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

仅从《明史》看,李文忠除了打仗,还将打仗与建设相结合。如洪武四年(1371)秋,傅友德等平定蜀地,李文忠受命前去安抚。李文忠下令建筑成都新城,派军戍守诸郡要害之地,然后才返回。又如,“还朝之后,李文忠报告说西安城里的水含有咸卤,不能饮用,请求凿地引龙首渠水入城,以便汲取。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长期的征战中,李文忠成为朱元璋倚重的国家重臣。继洪武三年,“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后,洪武十年,李文忠又受命与中书省丞相李善长一起任“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重事”,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洪武十二年,“掌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明史》称“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

(4)李文忠儒雅厚重文采风流

李文忠堪当“文武双全”之称。在他十四岁找到朱元璋后,朱元璋抚以为子,安排学习,《明史》称李文忠“读书颖敏如素习。”就是说,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此外,“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李文忠为人正派,与世无争;同时不唯唯诺诺,不耍奸滑,敢于直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等,还让朱元璋很不高兴,“不免谴责”。

《明史》上又说,李文忠“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因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读者不吝指教,给予建设性批评,以便修改完善。另,有的翻译部分参考了有关专家和研究者的成果,一并致谢!欢迎更多人来研究、宣传岐阳王李文忠,进一步丰富明光地方文化。

分享到:
主办: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日博365网站网站地图
电话:0550-8021202电子邮件:mgszf@126.com皖ICP备10002527号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202000145号网站标识码:34118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