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是一种发展的策略,目的是在更好发展的同时,促进城乡平等和保障社会福利,让城乡居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明光市区位分析图
区域层面:沿淮节点、省际边缘的门户城市
省域层面:皖东重镇、山水田园的中等城市
滁州层面:明皇故里、小城大景的副中心城市
市域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市域建设用地面积(2013):162平方公里,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为约70平方公里;市域基本农田面(2005) :966.3平方公里;风景旅游区用地:43.4平方公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210平方公里;水域:208.4平方公里。明光市多山多水, 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50%,山区占35%,平原占10%,湖泊占5%。洪水地质灾害风险较高,且是粮食生产大市,在保证粮食安全前提下,多种因素制约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中,对明光市的定位叙述中,大都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
(1)区位关系:明光市是位于皖苏两省交界处的边境型城市;
(2)结构等级:明光市属于滁州市域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3)主体功能:明光市以发展旅游业、农业为主体功能;
(4)特色职能:商贸(地区消费的需求),物流(大交通的现实基础),旅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独有山、河、城、湖、江地区)。
市域镇村分布现状图
战略层面对明光市的定位为:
全国层面——国家新兴的非金属矿材料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特色农副产品基地
区域层面——合宁大都市连绵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安徽省层面——皖东地区重要的门户城市
滁州层面——滁州市的副中心城市
规划35个新型农村社区,保留9个控制整治型中心村。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分区图
根据区域责任、资源基础和发展机遇的分析判断,本次规划确定明光市的发展定位为皖苏省际地区文化底蕴丰厚的宜游城市;生态环境优质的宜居城市,建设合宁大都市连绵区休闲养生与度假的核心基地;竞争能力独特的宜业城市,建设重要的农特产品深加工制造基地,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市域城镇职能分工图
四大分类,明确市域城镇职能分工:
区域职能型— 明光中心城区;
旅游服务型— 女山湖镇、管店镇、自来桥镇、三界镇;
工贸服务型—潘村镇、涧溪镇、桥头镇、苏巷镇、石坝镇;
农业服务型 —泊岗乡、柳巷镇、张八岭镇、古沛镇。
市域城镇形象特点图
在“滨湖花园度假城,山水田园生态市”战略指导下的乡镇形象定位
突出山水田园:泊岗乡、柳巷镇、明南街道、自来桥镇、三界镇
突出资源禀赋:涧溪镇、女山湖镇、石坝镇、明西街道
突出滨湖景观:明东街道、苏巷镇、古沛镇
突出人文商贸:管店镇、潘村镇、张八岭镇、桥头镇
市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图
本次规划确定明光市的发展目标为建设旅游发展先进示范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市、生态文明示范市、新型城镇化示范市。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明光,实现“有山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好愿景。
依托“山水相映、岗岭相间”的生态地理特征,构建“一湖一岭、五河联珠、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开展“青山、绿地、碧水、建通廊”行动,重点保护生态源,引导构建生态辐射廊道。
“1224N”旅游空间格局图
“串点建网”的旅游产业布局
旅游业发展思路:以女山湖、老嘉山景区旅游为南北双极,重点打造会议度假、山地运动、休闲养生、国防教育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布局:“串点建网”,“一圈、两心、两线、四区、多节点”;
一圈:由环明光外环公路构成的沿线乡镇生态旅游圈;
两心:中心城区、女山湖镇旅游服务核心;
两线:以老嘉山为核心的“X”型观山旅游线路。以女山湖为核心的“O”型亲水游线路;
四区:高原牧歌、田园风光、湖天揽胜、宝岛寻梦;
多节点:抹山村、浮山村、横山村等点。
市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充分考虑现有基础与开发潜力,协调市域三大片区的发展,兼顾各乡镇的开发利益,以集中为主,建立以市区为依托,以交通轴线(104国道、309省道、明女路)为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轴线,构筑“辐射型、圈层式”城乡一体发展形态。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两环、四射”交通轴线为骨架,“辐射+圈层”式发展,实现全域城乡一体。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1+4+9+35”体系下城乡职能分工更加明确:
中心城区积极培育生产服务等高端职能,打造综合性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强化特色产业分工,以各自优势产业为基础,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如女山湖镇以旅游业为主导,涧溪镇以工业为龙头。一般镇发展加工工业与服务业,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成为区域的服务中心。 新型农村社区推动特色农业经营是关键,可以引导一部分村庄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鼓励一部分村庄实现规模经营。
城乡人口与就业新格局:“532”格局下的明光市城乡人口统筹规划农业人口快速向市区及小城镇聚集,市区人口稳步增长,重点城镇快速发展,农业人口逐步城镇化,于2030年,市区人口翻番,占市域人口的50%,小城镇人口数量占市域人口的30%,农村人口呈快速下降态势,占市域总人口的20%。
四圈推进
核心圈:中心城区
做大做强、做美做优。完善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城市承载和吸纳能力。
近郊圈:城市郊区
发挥纽带、配套功能。充分发挥城乡联系、融合的纽带作用,积极配套特色产业组团。
紧密圈:卫星城镇
集聚能量、打造中心。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城市副中心,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外围圈:全域镇村
完善服务、特色发展。建立便捷交通网络,加快建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农村新型社区。
一核两线三区四星十字廊道
一核——“新明城”综合发展核: 中心城区+四个小城镇(桥头、苏巷、石坝、管店)
两线——“O线”女山湖旅游线“X线”老嘉山旅游线
三区——中部产城融合区、北部现代农业区、南部生态经济区 三个功能协调互补的经济功能片区。
四星——重点发展城镇: 潘村镇、女山湖镇、涧溪镇、张八岭镇
十字廊道——城镇协调发展轴: 104国道和309省道。
最终形成“核心引领、十字带动、一环链接、片区联动”的市域整体空间结构。
“14935”四级城镇体系图
“1+4+9+35”城镇体系:
中心城区:1个;
重点城镇:4个;
一般城镇:9个;
乡村社区:35个。
市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四射延伸:
(1)104北线:以104国道位于明光市北部段公路联系明光市区、桥头镇、古沛镇,向北联系江苏,形成市域北部城镇主要发展轴。
(2)104南线:以104国道位于明光市南部段公路联系明光市区、管店镇、三界镇以及张八岭镇,向南沟通滁州,形成市域南部城镇主要发展轴。
(3)309省道:309省道是目前明光市与安徽、江苏省东西向联系的主要通道,沟通市区与石坝镇、涧溪镇,形成市域中部东西向的主要发展轴线。
(4)明女线:明光市北部发展的第二大轴线,联系明光市区、苏巷镇、潘村镇、以及柳巷镇、泊岗乡。
构建“三高三铁、水陆联运、两环八射”综合交通体系
(信息来源:明光市人民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