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现向社会公布我市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告分工作推动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六个部分。
一、工作推动
2015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围绕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工作机制和平台建设,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推动新闻发布,在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强化组织推进
落实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长余成林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市各信息发布主体均成立了各自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作出批示,把政府信息公开经费纳入预算,招聘两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到政务公开办公室,经费、人员得到保障。
领导机构认真履行督促指导职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政府信息公开纳入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月月安排部署,月月落实督查。市政府把政务公开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对加分、扣分因素作了规定,政务公开办公室印发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市政府印发《关于通过新闻发布做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召开专题会议并表彰先进集体,把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不断上台阶。
(二)协调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舆情。
1、推进政策解读。市政府印发了重要政策解读机制的通知,坚持“谁起草、谁解读”原则,重要政策由起草部门负责解读,并于文件公开的3个工作日内提交市政府网站发布。市政府梳理了上半年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责成相关部门解读公开,今年发布政策解读信息6条,下一步在信息公开网设置政策解读专栏,保障政府的重要政策能让老百姓看得懂,瞧得明。
2、及时回应舆情。市政府出台政务舆情收集研判与回应制度的通知,要求对门户网站、明光论坛、微信、微博媒体等进行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舆情监测体系。按照“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的要求,将舆情处置和事件处置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发声、谁处置谁发声”,拟发布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与有关行政机关沟通确认,确保发布信息准确一致。今年各部门及时回应网络舆情近70件,解决了网民疑惑,消除了社会影响,对舆情进行了正面引导。
3、加强新闻发布。市政府印发《关于通过新闻发布做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通知》,明确17个重点领域信息发布牵头部门,有序安排新闻发布时间表,截至12月底,陆续召开25场次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关乎民生民意,社会普遍关注,有图片、有预告、有部门简介、有发布实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加强公开渠道建设
为保障网站高效运行,我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购置网站运行所需服务器和防火墙,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数据回迁,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同时不断调整网站结构,优化栏目设置,新增了“新闻发布会”、“依申请公开”功能模块。及时开设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专栏,极大地提升了网站信息公开、网上服务功能。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门户网站与各级政府及部门网站建立了有效链接,全面加强了政府信息保障和更新,充分发挥了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在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我市推行多渠道公开,我们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新方法、新形式,开通政务公开微信、明光发布微博,微信、微博成为信息发布和公众交流的新载体。12月底开展政务公开一站到底知识竞赛笔试,从60名选手中遴选11名进行一对一的角逐,2016年1月16日下午,政务公开“一站到底”知识竞赛正式拉开帷幕,以政务公开知识为主,涵盖了政务服务标准化及管理运行知识、文明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式独特并具有趣味性,激发了他们掌握政务公开知识的主动性。在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了规范的政府信息查询台,配备1台信息查询一体机,免费开放并有专人指导查询,摆放国务院公报、省政府公报,为公众提供国家、省、市、县四级查询服务。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便民小册子等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市直各单位创新举措,行政服务中心人社局征缴窗口投入使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助服务一体机,参保群众只需要在一体机上轻轻一刷社会保障卡或二代身份证,即可查询到个人的参保信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医疗保险账户以及工伤、生育、就业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查询社保卡办卡进度、修改社保卡密码等,操作简单、方便更快捷。各乡镇、各村(社区)在本乡镇、本单位醒目位置设置政务公开栏,配备电子触摸屏、LED显示屏,通过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和网站公开办事流程,发布政务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政务公开办公室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五大类22个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等重点领域社会关注强烈的信息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39个政府部门和17个乡镇街道先后晒出两单,对权力类型、运行流程及廉政风险控制作出了明确要求。在财政资金方面,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66个一级预算单位(包括党委、人大、政协、人民团体等)全部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全市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实现全覆盖。2015年公开重点领域信息7969条,占全年发布总数的35%,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深化。
(五)持续开展示范点创建
5月份市政府表彰了国土局、卫生局、明光街道等10个政务公开示范单位,把政务公开示范点“六有标准”纳入政务公开考核体系。10月份,对政务公开示范点住建局、电信公司开展现场督查检查,要求按照“六有标准”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和机制建设,保障示范点达标。
(六)深入开展信息整改
5月份,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整改提升月”活动,对全市82家公开单位开展督查,深入查摆,从政府信息公开基础目录、重点领域信息、依申请公开、行政执法、公开渠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栏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整改,完善、落实整改信息269条,水务、交通等单位因整改不力被点名批评,二季度信息发布量比一季度增加近两倍。10月份,根据第三方机构监测反馈意见,召开17个重点领域信息部门专题整改交办会,排出问题清单,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12月中旬,积极落实全市政务公开推进会精神,围绕通报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对14个政府部门和1个乡镇街道上门落实整改,12月底,通过读网督查,问题基本消耗,整改提升取得良好实效。
(七)广泛宣传和交流
1、组织集中宣传活动。市政务公开办公室会同市、县两级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示范点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渠道集中编发稿件10余篇,悬挂宣传条幅5条,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2、加强培训和交流。市政务公开办组织人员参加滁州市政务公开办举办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和交流研讨会,学习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地区的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环境保护、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人事安排、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等热点领域信息公开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为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市政务公开办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议4次,参加学习培训人员400人次。
(八)强化监督保障
市政务公办在年初开展政务公开年度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各单位效能建设考核最高可倒扣2分。政务公开办公室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全方位推进、指导、协调、督查,对各信息发布主体单位信息发布情况及时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对信息发布情况予以公布,还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告栏内,发布季度、半年度、年度信息发布排行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5年,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计2.5万条。五大类重点领域信息0.79万条,占发布总数的35%。
据统计,市政府发布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财政专项资金信息175条,政府部门发布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财政专项资金信息387条,乡镇街道发布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财政专项资金信息5334条;县级政府发布的简政放权、涉企收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权力运行信息108条;发布公共资源配置信息1148条;公共服务信息471条;公共监管信息311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5年,全市通过网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件。其中,市政府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件,及时办结;财政局、公安局各收到网上申请1件,及时办结;住建局收到2件,及时办结。办结率100%。其他部门及乡镇街道没有收到依申请公开网上信息。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诉讼情况
各信息发布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网中都明确了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电话及受理举报方式,部分单位还制定了关于信息公开的受理举报制度,探索利用“网上信箱”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截至目前,市政府及其部门、机构未涉及政府信息公开投诉,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我省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皖价费〔2008〕208号)规定,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可收取检索费、复制费、邮寄费,但我市各单位在提供信息时均未收费。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条例》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职责尚不明晰,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存在简单应付问题。二是乡镇街道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对滞后。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普遍不足,信息发布员更换频繁。四是公开目录不规范,内容更新不及时,不少单位财政预决算、招投标等重点内容未公开,尤其是垂直部门。五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六是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尚未按照《条例》要求规范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2016年,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一)切实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坚持把主动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完善信息更新维护、保密审查、发布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等具体工作流程,确保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公开。切实加强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公开,围绕行政执法、财政性资金管理和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公开内容。建议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平台,规范信息分类方式、发布格式和展示形式,理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与政府门户网站关系。加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二)积极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强化依申请公开工作意识,准确把握依申请公开处理原则,完善受理、审查和答复程序,规范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充分利用市、乡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增设依申请公开受理点,建立健全网上依申请公开处理机制,方便公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敏感问题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进一步完善监督保障机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考评等制度,研究制定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评估核心指标体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网民等参与评价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报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关工作。巩固政府信息公开整改提升活动成果,加强相关制度的宣传和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四)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扎实推进乡镇(街道)政府信息公开,并与村务公开有机结合,加大财政收支以及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救灾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公开力度,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措施在基层得到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把群众关注的教育、卫生、住房、电信、旅游、金融、食品、药品、农资、环保等热点问题纳入办事公开领域,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进一步强化组织推进。各地、各单位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优化工作机制,加大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加强与廉政建设、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等工作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发挥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