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民生工程简报2018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18-04-18   作者:民生工程    来源:明光市民生办    阅读: 次   字体:[] [] []

明光市民生工程

简 报


2018年第9期

(总第529期)

明光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8年4月18日


【本期目录】

●我市: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四单”惠民生

●我市五举措积极推进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实施

●我市多举措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创业



我市:困难群体法律援助

“四单”惠民生


2018年以来,我市在民生工程扶贫领域精心制作出具“四单”,积极推进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使法律援助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市桥头镇积极响应该项政策。

一、建立数据库,为困难群体发放“免检单”。该所将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信息汇总、核实,建立桥头镇困难群众数据库,共录入人员信息1100余条。对于数据库录入的人员一旦有法律援助方面需求,免于审核,直接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法律援助。

二、强化大宣传,体送达“告知单为困难群”。通过标语横幅、展板宣传栏、微信微博、“法律六进”、电影下乡、建设法律援助文化墙等形式,结合镇村各类会议和专项宣传活动,该所共开展法律援助专项宣传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及联系卡1500余份,实现法律援助宣传全覆盖,让困难群体知晓法律援助各项内容,让他们依法维权不再茫然。

三、拓援助渠道,为困难群体提供“速递单”。将法律援助形式从常见的诉讼代理、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向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手段方面拓展。通过调解找症结,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迅速为其解决烦扰,共调解涉困群体纠纷8件,成功7件。

四、办优质案件,为困难群体出具“保险单”。对于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受损形成的诉讼案件,该所积极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使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证。今年以来,该所协助办理办理法律援助诉讼案件3件,协助当事人解决困难8人次。通过案件回访,受援人均表示非常满意。


我市五举措积极推进就业

扶持民生工程实施


2018年以来,我市积极谋划推进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工作,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

一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今年,我市继续实施省市各级就业扶持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战略模式,加强各部门合作,积极引导外来高技能人才来明就业;依托劳动力资源备案系统中人员信息及其周边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实施“以工引工”计划;鼓励全社会参与企业招工,借助社会力量加大劳务输入。

二是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我市全面强化人力资源市场智能化管理,运用安徽公共招聘网及阳光就业网,实现本区域“掌上人力资源市场”新突破,不断提升“互联网+”对全市就业扶持民生工程的促进作用,加强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开发、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和各类专场招聘会举办等服务,多举措帮扶其稳定就业。

三是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我市继续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的政策体系和鉴定服务体系,积极设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新工种,并针对不同的劳动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技能晋升类培训,将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民生工程与就业扶持民生工程相结合,实现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四是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我市积极利用滁州就业网---高校毕业生网上报道系统板块,全面实现高校毕业生在线办理档案、人事代理业务和远程异地查询;利用就业失业信息系统建立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积极向经开区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推荐就业,有效破解劳动者“求职难”和企业“用工荒”难题。

五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申领+后续跟踪服务”的“4+”创业扶持工作新模式,鼓励创业者在成功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积极发挥创业辐射效应,创造和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努力构建以创业促就业,全社会共同参与就业扶持民生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市多举措帮扶困难

群体就业创业


2018年以来,我市继续以“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为工作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实事实办、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多举措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我市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搭建平台促就业。严格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对全市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加强与滁州园区及明光经开区企业合作,积极为就业困难群体开发、收集就业岗位,搭建用工和求职平台。截至目前,本年度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487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7人;已与明光市经开区42家企业、滁州市工业园区11家企业对接联系,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发布各类招聘岗位3859个,帮扶明光经开区企业招工1046人、滁州园区企业招工2491人。本年7月底将开发35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型就业安置、开发100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用于吸纳毕业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3-12个月的就业见习锻炼。

二是强化培训提素质。按照“按需培训,注重实效”原则,结合劳务用工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以计算机实用技术、电焊工、种植、养殖、家政服务、厨师、育婴员等为主要工种的免费技能培训及免费“SYB”创业培训,推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申领+后续跟踪服务”的“4+”创业扶持工作新模式,发挥创业辐射效应,带动就业。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1期,完成重点群体技能培训650人,创业培训30人,已为15名创业者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共计150万元,带动就业23人。

三是创新方式增实效。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智能化管理,运用安徽公共招聘网及阳光就业网,实现 “掌上人力资源市场”新突破;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下乡赶集招聘”等就业创业送温暖活动,重点面向返乡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伍士兵、贫困户家庭劳动者、陪读妈妈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6场次,帮扶实现返乡务工人员就业1391人,高校毕业生就40人,残疾人就业22人,退伍士兵就业21人,贫困户家庭劳动者就业153人,陪读妈妈53人。

四是提升服务显真情。充分利用就业网系统,实现高校毕业生在线办理档案、人事代理业务和远程异地查询;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专门设立困难人员就业服务窗口6个。截至目前,本年度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达378人次,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集中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精细化援助65人次,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691人次,共计77.74万元。


报:市政府各分管领导,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市纪委办,滁州市财政局民生工程工作办公室

发: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分享到: